第一章

-

第一卷:同住的第一道坎

第1章

行李箱裡的老家味與梳妝檯的小風波

夏末的傍晚,小區門口停著輛白色SUV,後備箱敞著,塞滿了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和紙箱。林曉剛下班回來,就看到陳陽正幫著一個穿碎花襯衫的阿姨搬東西——是婆婆張桂蘭,從老家來投奔他們了。

曉曉回來啦快過來看看媽給你帶的好東西!張桂蘭手裡拎著個布袋子,臉上堆著笑,裡麵裝著曬乾的紅棗和花生,這是老家後山種的,冇打農藥,你和陳陽備孕吃正好。

林曉笑著接過來,心裡卻有點發緊。結婚半年,她和陳陽一直過著二人世界,突然要多個人同住,總覺得少了點自在。但想到陳陽說媽退休後一個人在老家太孤單,她還是壓下顧慮,幫著把東西往樓上搬。

進了門,張桂蘭把行李挨個打開,蛇皮袋裡倒出晾乾的蘿蔔乾、醃菜,紙箱裡塞著疊得整齊的舊床單。這些床單都是純棉的,比你們買的那些薄料子舒服,鋪床正好。她說著,目光掃過客廳,最後落在了主臥的梳妝檯——上麵擺著林曉的護膚品和化妝品,滿滿噹噹占了半張桌子。

這東西咋這麼多張桂蘭伸手拿起一瓶麵霜,看了眼價格標簽,眉頭皺了皺,這麼小一瓶要幾百塊太浪費錢了。冇等林曉說話,她已經動手把桌上的化妝品往櫃子裡挪,梳妝檯得留空點,不然找東西不方便。

林曉看著自己剛擺好的護膚品被塞進漆黑的櫃子,心裡像被紮了下,卻冇好意思說什麼。晚上陳陽回來,她才小聲提了句:媽把我化妝品挪去櫃子了,我找著不太方便。

陳陽正幫著收拾陽台的行李,聞言停下動作,轉身抱住她:媽就是習慣收拾,冇彆的意思。明天我給你在梳妝檯加個小架子,專門放你的化妝品,好不好他語氣溫柔,林曉心裡的委屈少了點,點了點頭。隻是她冇想到,這隻是同住矛盾的開始。

第2章

六點的掃地聲與十點的電腦屏

張桂蘭退休前在國企當會計,一輩子養成了早起的習慣。搬到兒子家的第二天,天剛亮,林曉就被客廳傳來的唰唰聲吵醒——是張桂蘭在掃地,掃帚劃過地板的聲音格外清晰。

她看了眼手機,才六點。前一晚她加班寫運營方案到兩點,困得眼睛都睜不開,隻能蒙著被子試圖接著睡。可冇過多久,又傳來整理東西的聲響,塑料盒碰撞、抽屜開關的聲音,斷斷續續鑽進耳朵裡。

七點半,林曉頂著黑眼圈走出臥室,張桂蘭已經把早餐做好了,桌上擺著粥和鹹菜。怎麼才起年輕人要早睡早起,不然身體熬壞了。張桂蘭一邊盛粥一邊說,我像你這麼大時,五點就起來下地乾活了。

林曉坐在桌邊,喝著溫熱的粥,冇力氣反駁。她打開手機,看到工作群裡領導發的訊息,讓她上午十點前把方案發過去,隻能匆匆扒了兩口飯,就坐在電腦前改方案。

中午陳陽回來,看到林曉臉色不好,問清緣由後,拉著張桂蘭說:媽,曉最近工作忙,經常熬夜,早上想多睡會。以後您打掃的時候,用吸塵器行不行聲音小,也不耽誤您收拾。

張桂蘭愣了愣,隨即點頭:行,我就是想著早點收拾乾淨,冇顧上你們還在睡。第二天早上,林曉果然冇聽到掃帚聲,取而代之的是輕微的吸塵器嗡鳴,雖然還是醒了,但至少能接著眯一會兒。

可冇過幾天,新的矛盾又冒了頭。那天林曉加班到十點,回到家時,張桂蘭還坐在客廳看電視。怎麼這麼晚纔回來天天加班,身體哪扛得住張桂蘭關掉電視,起身倒了杯熱水遞給她,我看你們公司也不是什麼好地方,不如換個輕鬆點的工作,女孩子家不用這麼拚。

林曉接過水杯,心裡有點無奈:媽,現在工作都這樣,不加班完不成任務。她走到電腦前,準備把冇做完的方案收尾,剛打開電腦,張桂蘭就走了過來:都十點了還玩電腦趕緊睡覺去,熬夜對身體不好。

我還得改方案,明天要交。林曉解釋道。

什麼方案非得半夜改白天不能做嗎張桂蘭皺著眉,語氣裡帶著不滿,我看你就是太貪玩,拿著工作當藉口。

林曉被說得有點委屈,剛想反駁,陳陽從浴室出來了。他趕緊打圓場:媽,曉這個方案很重要,明天就要交。我陪她一起改,改完我們就睡覺,您先去休息吧。說著,他給林曉遞了個眼神,示意她彆跟媽吵。

張桂蘭雖然不高興,但還是轉身回了客房。客廳裡隻剩下林曉和陳陽,她靠在丈夫肩上,小聲說:我是不是真的太能熬夜了

陳陽揉了揉她的頭髮:不是你的問題,媽就是擔心你。週末我帶你們去逛早市,讓媽看看咱們年輕人的生活,也讓你放鬆放鬆。林曉點了點頭,心裡盼著週末能緩和下氣氛。

第3章

外賣訂單裡的冤枉錢

週五晚上,林曉加完班已經八點了。她坐在地鐵上,看著手機裡的外賣軟件,實在冇力氣回家做飯,就點了份沙拉和意麪,想著回去就能吃。

剛進家門,就看到張桂蘭坐在客廳,手裡拿著她的外賣訂單截圖——是陳陽下班時,順手把手機落在沙發上,被張桂蘭看到了。這一頓飯要五十多塊張桂蘭把手機遞到她麵前,語氣帶著心疼,五十多塊夠買三天的菜了,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會過日子

林曉愣了愣,解釋道:媽,我加班到現在,冇精力做飯,就點了份外賣。

冇精力做飯我早上出門買了菜,冰箱裡有青菜和肉,你回來煮碗麪也行啊,用得著花這麼多錢買外賣張桂蘭站起身,走到冰箱前,打開門給她看,你看,我買的青菜多新鮮,還有排骨,燉個湯多好,比外賣健康多了。

可是我回來都八點了,煮麪也要時間,我還得改方案。林曉有點不耐煩,聲音提高了點,而且我點的是輕食,比家裡做的清淡,適合加班吃。

輕食我看就是浪費錢!張桂蘭也來了脾氣,外賣油鹽重,吃了對身體不好,你還不如回家吃我做的。你這麼亂花錢,以後怎麼養孩子

兩人你一言我一語,吵了起來。林曉覺得委屈,自己加班已經夠累了,點份外賣還要被說;張桂蘭則覺得兒媳不懂節約,拿著錢不當回事。

就在這時,陳陽回來了。他剛進門就聽到爭吵聲,趕緊走過來:怎麼了這是好好的怎麼吵起來了

張桂蘭把外賣訂單的事說了一遍,還抱怨:我都是為了她好,她還不領情。

林曉低著頭,冇說話。陳陽先拉著張桂蘭坐下,遞了杯熱水:媽,曉加班累,偶爾點外賣冇事。您彆生氣,以後週末我陪您一起買菜,咱們多備點半成品,她加班回來熱著就能吃,既方便又省錢,您看行不行

接著,他又走到林曉身邊,小聲說:媽也是擔心你,不是故意說你。以後你想吃外賣,提前跟媽說一聲,她也能理解。

林曉看著陳陽為難的樣子,心裡的氣消了點。張桂蘭喝著熱水,臉色也緩和了些:行,以後你們想吃什麼,提前跟我說,我來做,比外賣劃算多了。

那天晚上,張桂蘭煮了碗麪條,臥了個荷包蛋,端給林曉:快吃吧,吃完早點休息,彆熬夜改方案了。林曉接過麪條,心裡暖暖的,小聲說了句謝謝媽。

第4章

罐子裡的草藥與手機裡的產檢科普

轉眼到了九月,林曉和陳陽開始認真備孕。她買了葉酸,還從網上下載了備孕手冊,每天按計劃吃葉酸、測體溫,過得格外規律。

週末張桂蘭回了趟老家,回來時拎著個玻璃罐,裡麵裝著曬乾的草藥,黑乎乎的,散發著一股奇怪的味道。曉曉,快過來,媽給你帶了好東西。她把玻璃罐放在桌上,打開蓋子,這是咱們老家的祖傳偏方,專門調理身體的,我當年就是喝了這個才懷的陳陽,你每天煮水喝,保證能生個大胖小子。

林曉看著罐子裡的草藥,心裡有點犯怵:媽,這草藥是什麼成分啊有冇有副作用

哪有什麼副作用都是山上采的草藥,純天然的。張桂蘭滿不在乎地說,我都問過老家的老中醫了,他說這個特彆管用,好多人喝了都懷上了。她說著,就去廚房找鍋,想幫林曉煮藥。

林曉趕緊攔住她:媽,等會兒再煮,我先查下資料。她拿出手機,搜尋罐子裡草藥的名字,結果發現這種草藥根本冇有經過科學驗證,還有人說喝了會導致腸胃不適。她心裡更慌了,趕緊跟張桂蘭說:媽,這草藥不能喝,網上說它冇什麼用,還可能傷身體。

網上的話你也信那些都是騙人的!張桂蘭不高興了,老中醫說的還能有錯你就是不信我。

不是我不信您,是這草藥確實冇科學依據。林曉拿出備孕手冊,指著上麵的內容,您看,書上說備孕要吃葉酸,補充維生素,這樣對寶寶纔好。

張桂蘭根本不看手冊,轉身就去找陳陽,抱怨道:陳陽,你看看你媳婦,我給她帶的備孕偏方,她不肯喝,還說我騙人。這要是懷不上孩子,怎麼辦

陳陽正在書房改設計圖,聞言趕緊停下筆,安撫道:媽,您彆生氣。曉也是擔心身體,不是故意跟您對著乾。我有個朋友是婦產科醫生,我問問她這偏方能不能喝,要是真有用,咱們再喝,行不行

他拿出手機,給朋友發了訊息,還拍了草藥的照片。冇過多久,朋友回覆了,說這草藥成分不明,不建議飲用,備孕還是吃葉酸、保持健康作息更靠譜。陳陽把訊息給張桂蘭看,她盯著手機螢幕,沉默了半天,才歎了口氣:行吧,既然醫生這麼說,那這草藥就不喝了。你讓曉曉好好吃葉酸,彆馬虎。

林曉在旁邊聽到,心裡鬆了口氣。她走過去,給張桂蘭遞了個蘋果:媽,謝謝您為我操心。以後備孕的事,我有不懂的就問您,咱們一起努力。張桂蘭接過蘋果,嘴角露出了笑容。

第5章

閨蜜電話裡的破冰秘籍

雖然草藥的事解決了,但林曉和張桂蘭之間還是有點生分。張桂蘭還是會唸叨她花錢大手大腳熬夜不睡覺,林曉也總覺得跟婆婆相處不自在,有時候寧願在公司加班,也不想早點回家。

週五晚上,林曉跟閨蜜周婷打電話,忍不住吐槽:我覺得我已經很讓著我婆婆了,可還是會跟她吵架。她總說我這不對那不對,我都快煩死了。

周婷嫁給老公一年多,雖然冇跟公婆同住,但也聽婆婆唸叨過幾次,對婆媳相處還算有點經驗。你彆跟她硬剛啊,周婷在電話那頭說,我媽以前也總說我亂花錢,後來我每次她做飯,都誇她做得好吃,她就開心了,也不怎麼說我了。

誇她林曉愣了愣,我怕我說得太假,她不喜歡。

怎麼會假她做飯好吃你就誇,不好吃就說‘媽,下次少放點鹽就更好了’,委婉點。周婷繼續說,還有啊,你找個她感興趣的事跟她一起做,比如教她刷廣場舞視頻,或者跟她一起買菜,增進下感情。我媽就喜歡跟我一起逛菜市場,一邊買菜一邊聊家常,現在跟我可親了。

林曉聽著,覺得有點道理。她想起張桂蘭之前跟她說過,老家的廣場舞隊解散了,她來城裡後,還冇找到一起跳舞的人。我婆婆喜歡跳廣場舞,我是不是可以教她用手機搜廣場舞視頻

對啊!這主意好。周婷說,你教她的時候,多跟她聊聊天,問問她老家的事,她肯定願意跟你說。婆媳之間就是要多溝通,不然矛盾越來越多。

掛了電話,林曉坐在沙發上,琢磨著周婷的話。她看著客房的方向,張桂蘭正在裡麵看電視,偶爾傳來笑聲。林曉深吸一口氣,起身走了過去:媽,您在看什麼呢

看戲曲頻道呢,你也來看看張桂蘭拍了拍身邊的沙發,讓她坐下。林曉坐下後,冇看多久,就開口說:媽,您不是喜歡跳廣場舞嗎我教您用手機搜廣場舞視頻吧,這樣您在家也能跟著跳。

張桂蘭眼睛亮了亮:真的我還以為這手機隻能打電話呢,還能搜廣場舞

當然能,我教您。林曉拿出手機,下載了個視頻APP,搜出張桂蘭喜歡的廣場舞曲目。張桂蘭湊在螢幕前,看得格外認真,還跟著視頻裡的動作比劃了幾下。林曉看著她的樣子,心裡的彆扭少了點。

第6章

紅燒肉的香味與廣場舞的旋律

週日早上,林曉還冇起,就聞到了廚房裡傳來的香味——是紅燒肉的味道,濃鬱的肉香飄滿了整個屋子。她走出臥室,看到張桂蘭正在廚房忙碌,鍋裡燉著紅燒肉,滋滋地冒著熱氣。

媽,您做紅燒肉了林曉走過去,看著鍋裡油亮的肉塊,忍不住嚥了咽口水。

對啊,你上次跟我說想吃紅燒肉,我今天特意買了五花肉,給你做。張桂蘭笑著說,再燉一會兒就能出鍋了,你先去洗漱,等陳陽回來咱們就吃飯。

林曉心裡暖暖的,洗漱完後,主動幫著擺碗筷。陳陽回來時,紅燒肉正好出鍋,張桂蘭把肉盛進盤子裡,端上桌:快嚐嚐,看看好不好吃。

林曉夾了一塊,放進嘴裡,肉質軟爛,甜鹹適中,比外麵餐館做的還好吃。媽,您做的紅燒肉也太好吃了吧!她忍不住誇讚道,我以前在餐館吃的都冇您做的香,以後您可要多做幾次。

張桂蘭聽了,嘴角忍不住上揚,眼睛都笑眯了:好吃你就多吃點,鍋裡還有呢。她一邊說,一邊給林曉夾了塊肉,多吃點,補補身體,對備孕好。

那天中午,林曉吃了滿滿一碗飯,還喝了兩碗湯。飯後,她想起之前答應教張桂蘭搜廣場舞視頻,就拿出手機,坐在沙發上教她:媽,您看,點這個搜尋框,輸入廣場舞的名字,就能找到視頻了。您喜歡哪個,就點哪個。

張桂蘭學得很認真,手指在螢幕上慢慢點著,搜出了她常跳的《小蘋果》。就是這個!我以前在老家經常跳這個。她高興地說,還跟著視頻裡的動作跳了起來,雖然動作有點笨拙,但很認真。

林曉看著她的樣子,忍不住笑了。陳陽也湊過來,跟著一起跳,客廳裡充滿了笑聲。張桂蘭跳累了,坐在沙發上,喝著林曉遞過來的水,說:以後你下班早,跟我一起跳唄,既能鍛鍊身體,又能放鬆。

好啊!林曉爽快地答應了。那天下午,她們又一起搜了幾個廣場舞視頻,張桂蘭還跟林曉講了她在老家跳廣場舞的趣事,比如誰跳得最好,誰總忘動作。林曉聽得很認真,偶爾還會問幾句,兩人聊得格外開心。

陳陽坐在旁邊看著,心裡鬆了口氣——他終於不用再擔心婆媳倆吵架了。

第7章

悄悄調慢的掃地機器人與提前發的加班通知

林曉是在某個週一早上發現變化的。以往六點準時響起的掃地聲冇了蹤跡,她迷迷糊糊摸到手機一看,已經六點五十,窗外的天剛亮透。起身走到客廳,就見張桂蘭正用抹布擦桌子,掃地機器人安安靜靜立在牆角,指示燈還冇亮。

媽,您今天冇開掃地機器人啊林曉揉著眼睛問。

張桂蘭手裡的動作冇停,頭也不回地說:看你天天熬夜,想讓你多睡會兒,等你起了再開。

林曉心裡一暖,走過去幫著遞抹布:不用特意等我,您該忙就忙,我戴個耳塞也能睡。

張桂蘭卻擺了擺手:耳塞戴著不舒服,我把機器人時間調晚了,七點再開,不耽誤事。

從那以後,林曉再也冇被早起的噪音吵醒過。她也悄悄改了習慣,每次加班前都會提前跟張桂蘭說一聲:媽,今晚我要加班,大概八點回來,您不用等我吃飯。

張桂蘭嘴上說著知道了,你彆太累,卻總會在她回來時,把飯菜熱在鍋裡。有次林曉加班到九點,進門就聞到飯菜香,張桂蘭從廚房走出來,手裡端著一碗熱湯:剛給你熱的排骨湯,快喝了暖暖身子,菜在鍋裡,我再給你盛一碗。

陳陽把這些看在眼裡,偷偷買了個降噪耳機給林曉:要是媽偶爾早起收拾,你就戴上這個,彆總委屈自己。

林曉接過耳機,笑著說:媽都特意調慢機器人了,我哪還需要這個。她心裡清楚,婆媳之間的默契,正在這些小事裡慢慢滋生。

第8章

週末的早市與飯桌上的家常話

週末一大早,陳陽就拉著林曉和張桂蘭去逛早市。剛到早市門口,張桂蘭就被熱鬨的人群吸引了,拉著林曉的手往菜攤走:這兒的菜比超市新鮮,還便宜,你看這青菜,多嫩。

她熟練地跟攤主砍價,五塊錢買了兩把青菜,又蹲在攤位前挑西紅柿,嘴裡還跟林曉唸叨:挑西紅柿得看蒂,帶點青的才新鮮,放兩天也不壞。

林曉跟著學,挑了幾個西紅柿,張桂蘭看了眼,滿意地點點頭:不錯,學會挑了。

陳陽跟在後麵拎著袋子,看著婆媳倆有說有笑的樣子,嘴角忍不住上揚。逛到肉攤前,張桂蘭買了塊五花肉:中午給你們做紅燒肉,曉曉上次說好吃,再給你多做點。

中午吃飯時,桌上擺著紅燒肉、清炒青菜、西紅柿炒蛋,都是林曉愛吃的菜。張桂蘭一邊給林曉夾肉,一邊說:我們老家那邊,秋天就開始醃鹹菜,等過陣子我買點蘿蔔,給你們醃點鹹菜,早上配粥吃正好。

林曉趕緊說:好啊,我還從冇吃過您醃的鹹菜呢。

陳建軍也開口了:你媽醃的鹹菜是一絕,以前在老家,鄰居都來要。

飯桌上,張桂蘭講起老家的趣事,說小時候跟著鄰居去山上采蘑菇,差點迷路,林曉聽得津津有味,偶爾還問兩句。陳陽和陳建軍插科打諢,飯桌上滿是笑聲。

林曉看著眼前的場景,突然覺得,同住也冇那麼可怕。原來婆媳之間,也能像家人一樣,在飯桌上聊家常,共享一頓熱飯。

第二卷:懷孕後的矛盾升級

第9章

安胎粥的溫度與電腦的距離

一個月後,林曉拿著驗孕棒,看著上麵的兩條紅杠,激動得手都在抖。陳陽下班回來,她撲進丈夫懷裡,哽嚥著說:陳陽,我們有寶寶了。

陳陽愣了幾秒,反應過來後,抱著她轉了個圈,眼眶都紅了。張桂蘭得知訊息後,更是高興得睡不著覺,第二天一早就去菜市場買了小米、紅棗,給林曉熬安胎粥。

從那以後,張桂蘭每天早上六點就起來熬粥,端到林曉床頭:快起來喝了,對寶寶好。林曉雖然困,但看著婆婆熬得軟爛的粥,還是坐起來喝完。

可冇過多久,新的矛盾又出現了。林曉需要用電腦處理工作,張桂蘭看到後,趕緊讓她關掉:電腦有輻射,對寶寶不好,你彆用了。

林曉解釋:媽,我穿了防輻射服,而且工作需要,不能不用電腦。

防輻射服有什麼用輻射看不見摸不著的,萬一傷到寶寶怎麼辦張桂蘭堅持不讓她用,甚至把電腦搬到了客廳,鎖在了櫃子裡。

林曉又急又無奈,隻能找陳陽幫忙。陳陽跟張桂蘭商量:媽,曉每天用電腦不超過2小時,我陪她一起加班,到點就提醒她休息,這樣您放心,她也能完成工作,行不行

張桂蘭猶豫了半天,看著林曉委屈的樣子,終於點頭:行,但你得盯著她,不能讓她多用。

從那以後,每天晚上,陳陽都會陪著林曉用電腦,到點就提醒她休息。張桂蘭坐在客廳看電視,時不時往書房看一眼,確認林曉冇超時,才放心地繼續看。

第10章

月嫂的預算與我的經驗

林曉孕中期時,肚子慢慢顯懷了,她跟陳陽商量請月嫂的事:媽年紀大了,照顧月子太累,請個月嫂能幫她分擔,也能避免咱們鬨矛盾。

陳陽覺得有道理,兩人決定跟張桂蘭說一聲。可冇想到,張桂蘭一聽就反對:請月嫂得花好幾萬,太貴了!我有經驗,當年照顧陳陽就是我一個人,比月嫂專業多了,還不用花錢。

媽,現在育兒觀念跟以前不一樣了,月嫂懂科學護理,比如怎麼給寶寶洗澡、怎麼做月子餐,您也能跟著學。林曉耐心解釋。

我不用學,我照顧孩子這麼多年,還能錯了張桂蘭態度堅決,你們要是請月嫂,我就回老家,眼不見心不煩。

兩人爭執不下,陳陽提議開家庭會議。飯桌上,陳建軍難得開口:桂蘭,現在年輕人有新想法,月嫂確實有經驗,你也能搭把手,不累還能學新方法,挺好的。

張桂蘭看了眼老伴,又看了看林曉凸起的肚子,沉默了半天,才說:行,那我先麵試月嫂,要是不合適,還得我來照顧。

林曉趕緊點頭:好,我們一起麵試,選您滿意的。

接下來的幾周,林曉和張桂蘭一起麵試了幾個月嫂,最終選了有五年經驗的李姐。張桂蘭雖然還是覺得請月嫂浪費錢,但看到李姐專業的樣子,也冇再反對。

第11章

腫起來的腳踝與熱好的牛奶

孕晚期時,林曉的腳踝開始水腫,走路都費勁。有天晚上,她坐在沙發上揉腳踝,張桂蘭看到後,冇說話,轉身進了廚房。

過了一會兒,張桂蘭端著一盆熱水出來,手裡還拿著一條毛巾:把腳放進去泡泡,能緩解點。

林曉愣了愣,把腳放進熱水裡,溫熱的水包裹著腳踝,舒服得她歎了口氣。張桂蘭蹲在旁邊,用毛巾幫她擦腳,動作輕柔:我懷陳陽的時候,也腫過腳,每天泡泡腳就好了。

林曉看著婆婆花白的頭髮,心裡一陣感動:媽,謝謝您。

謝什麼,你懷的是陳家的孩子,我照顧你是應該的。張桂蘭嘴上這麼說,眼裡卻滿是溫柔。

從那以後,張桂蘭每天晚上都會給林曉泡腳,還會給她按摩腳踝。林曉加班回家,總能看到客廳留著燈,桌上放著溫好的牛奶:怕你餓,熱著等你,快喝了吧。

有次林曉加班到十點,回家時看到張桂蘭坐在沙發上打盹,桌上的牛奶還冒著熱氣。她輕輕叫醒婆婆:媽,您怎麼不睡啊

張桂蘭揉了揉眼睛:等你回來,怕牛奶涼了。

林曉拿起牛奶,喝了一口,溫熱的液體順著喉嚨滑下去,暖到了心裡。她突然覺得,婆婆就像親媽一樣,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她。

第12章

手術室外的眼淚與病床前的牽手

預產期前一週,林曉突然腹痛,陳陽趕緊送她去醫院。檢查後,醫生說胎位不正,需要剖腹產。

進手術室前,林曉緊緊抓著陳陽的手,心裡又怕又慌。張桂蘭站在旁邊,眼圈紅紅的,拉著她的另一隻手:曉曉,彆害怕,媽在外麵等你,你和寶寶都會平平安安的。

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,張桂蘭在手術室外來回踱步,嘴裡不停地唸叨:菩薩保佑,曉曉和寶寶都平安。陳建軍和陳陽勸她坐下等,她也坐不住,一直盯著手術室的門。

終於,手術室的門開了,護士抱著寶寶出來:是個男孩,六斤八兩,很健康。

張桂蘭趕緊湊過去看寶寶,臉上露出了笑容,可轉眼又想起林曉,問護士:我兒媳呢她怎麼樣了

產婦還在縫合,一會兒就出來了。

又過了半小時,林曉被推了出來,臉色蒼白。張桂蘭衝過去,握住她的手:曉曉,辛苦你了,你怎麼樣疼不疼

林曉虛弱地笑了笑:媽,我冇事,您彆擔心。

回到病房後,張桂蘭一直守在林曉床邊,給她擦汗、喂水,還幫著照顧寶寶。陳陽看著婆媳倆緊握的手,悄悄拍下了這一幕——他知道,從這一刻起,這個家的關係,變得更緊密了。

第三卷:月子裡的磨合與理解

第13章

月嫂的科學與婆婆的經驗

月嫂李姐上門那天,帶了滿滿一箱東西,有月子餐食譜、寶寶護理手冊,還有各種工具。張桂蘭看著李姐熟練地給寶寶換尿布、測體溫,心裡有點不服氣,總在旁邊指導。

李姐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,張桂蘭說:寶寶要裹緊點,不然會著涼,我當年就是這麼照顧陳陽的。

李姐耐心解釋:阿姨,寶寶新陳代謝快,穿太多會捂出濕疹,寬鬆點更舒服。

張桂蘭不信,直到第二天,寶寶身上真的起了小紅點,醫生說是穿太多捂的,她纔不說話了。

做月子餐時,李姐給林曉做了份冬瓜排骨湯,裡麵放了點鹽。張桂蘭又說:月子餐不能放鹽,對產婦不好。

阿姨,產婦需要補充電解質,適量放鹽對身體好,還能增進食慾。李姐一邊說,一邊把食譜遞給張桂蘭,您看,這是專業的月子餐食譜,都是有科學依據的。

張桂蘭看著食譜,又看了看吃得香的林曉,冇再反駁。接下來的幾天,她看著李姐把寶寶照顧得很好,林曉的氣色也越來越好,慢慢開始認可李姐的專業,不再在旁邊指手畫腳,甚至還會主動幫李姐打下手。

第14章

紙尿褲與舊衣服的妥協

寶寶出生後,林曉買了很多紙尿褲,方便又衛生。可張桂蘭卻從老家帶來了很多舊衣服,說要給寶寶做尿布:舊衣服軟和,透氣不悶屁股,比紙尿褲好。

林曉擔心舊衣服不衛生,卻冇直接拒絕,而是買了柔軟的純棉紙尿褲,跟張桂蘭說:媽,您看這個紙尿褲,跟棉花一樣軟,我已經用開水燙過了,您試試給寶寶穿,要是不舒服,咱們再用尿布。

張桂蘭半信半疑地接過紙尿褲,給寶寶穿上。寶寶活動了一會兒,冇哭鬨,還笑得很開心。張桂蘭摸了摸寶寶的屁股,乾乾爽爽的,忍不住說:這紙尿褲還真不錯,比尿布方便多了。

林曉趁機說:媽,以後您就彆做尿布了,咱們用紙尿褲,您也能輕鬆點。

張桂蘭點頭同意,還主動幫著給寶寶換紙尿褲。林曉還故意讓張桂蘭給寶寶換衣服、拍嗝,每次張桂蘭都做得很認真,臉上滿是笑容。有次寶寶吐奶,張桂蘭熟練地給寶寶拍背,動作比林曉還熟練。

林曉看著婆婆和寶寶互動的樣子,心裡暖暖的——原來婆媳之間的妥協,能讓家庭變得這麼溫馨。

第15章

複工前的焦慮與家裡有我

休完產假,林曉準備複工了。可一想到要離開寶寶,她就焦慮得睡不著覺,擔心寶寶不適應,也擔心工作跟不上。

張桂蘭看出了她的心思,主動說:你放心去上班,寶寶我跟李姐一起照顧,每天給你發視頻,讓你看看寶寶。要是工作忙,晚點回來也冇事,家裡有我呢。

林曉還是有點擔心:媽,您年紀大了,照顧寶寶太累了。

不累,我喜歡照顧寶寶,跟他玩一會兒,比什麼都開心。張桂蘭笑著說,還拿出手機給林曉看寶寶的照片,你看,寶寶多可愛,等你下班回來,他肯定會跟你笑。

複工第一天,林曉剛到公司,就收到了張桂蘭發來的視頻——寶寶正躺在床上,揮舞著小手,笑得很開心。張桂蘭在視頻裡說:寶寶剛喝完奶,很乖,你彆擔心。

中午,林曉又收到了張桂蘭發來的訊息,說給她做了愛吃的便當,讓陳陽給她送過去。下午林曉打開便當,裡麵是紅燒肉、清炒青菜,還有一個水煮蛋,都是她愛吃的菜。

同事看到後,羨慕地說:你婆婆也太好了吧,還特意給你做便當。

林曉笑著說:是啊,我婆婆特彆好。她心裡清楚,有婆婆的支援,她才能安心工作。

第16章

母親節的項鍊與擁抱

母親節那天,林曉特意提前下班,去商場給張桂蘭買了條金項鍊。回家後,她把項鍊遞給張桂蘭:媽,母親節快樂,謝謝您照顧我和寶寶。

張桂蘭接過項鍊,打開盒子,看到裡麵閃閃發光的項鍊,眼眶一下子紅了:你怎麼買這麼貴的東西浪費錢。

不貴,這是我一點心意。林曉說著,幫張桂蘭戴上項鍊,您看,多好看。

張桂蘭摸了摸脖子上的項鍊,眼淚掉了下來:媽以前也有不對的地方,不該乾涉你太多,以後咱們好好相處。

林曉抱住張桂蘭:媽,我也有不對的地方,以前總跟您鬧彆扭,以後我會多聽您的話。

陳陽和陳建軍看著婆媳倆擁抱的樣子,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陳陽拿出手機,拍下了這一幕,說:這張照片得好好儲存,以後給寶寶看。

那天晚上,全家一起吃了頓晚飯,桌上擺滿了張桂蘭愛吃的菜。飯桌上,張桂蘭說: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,有什麼事一起商量,彆再鬨矛盾了。

林曉和陳陽點頭同意,陳建軍也說:對,一家人就該和和氣氣的。

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屋裡,照亮了一家人的笑容,也照亮了這個充滿溫馨的家。

第四卷:育兒路上的並肩同行

第17章

發燒的體溫計與醫院的方向

寶寶六個月時,突然發起了高燒。林曉摸了摸寶寶的額頭,滾燙滾燙的,趕緊拿出體溫計,測得體溫38.2度。

快,咱們帶寶寶去醫院。林曉說著,就去收拾東西。

張桂蘭卻攔住她:小孩發燒不用去醫院,物理降溫就行,我當年就是這麼照顧陳陽的,很快就好了。

媽,寶寶體溫都38.2度了,萬一燒出問題怎麼辦林曉急得快哭了。

不會的,你聽我的,用溫水給寶寶擦身子,很快就退燒了。張桂蘭堅持不讓去醫院。

兩人爭執不下,陳陽趕緊說:咱們先測體溫,要是超過38.5度就去醫院,冇超過就按媽說的物理降溫,行不行

林曉和張桂蘭都同意了。他們用溫水給寶寶擦身子,每隔半小時測一次體溫。可冇過多久,寶寶的體溫升到了39度,小臉通紅,還不停地哭鬨。

快,去醫院!陳陽趕緊抱起寶寶,一家人往醫院趕。

到了醫院,醫生檢查後說:幸好來得及時,不然會引發肺炎,先輸液退燒吧。

張桂蘭看著寶寶紮針時哭鬨的樣子,愧疚地說:都怪我,要是早點來醫院就好了,以後聽你們的,科學育兒。

林曉握著婆婆的手,輕聲說:媽,您彆自責,咱們也是為了寶寶好。以後遇到事,咱們一起商量,科學和經驗結合,肯定冇問題。張桂蘭點點頭,眼眶泛紅——她第一次覺得,自己的老經驗,未必比得上年輕人的科學方法。

第18章

育兒公眾號與輔食記錄表

從醫院回來後,張桂蘭像變了個人似的,主動跟林曉要了育兒公眾號的關注方式,每天戴著老花鏡看文章,還把重要的內容抄在筆記本上,比如寶寶輔食新增順序發燒護理誤區。

寶寶開始新增輔食時,張桂蘭按照公眾號裡的食譜,每天早起去菜市場買新鮮的蔬菜和水果,蒸熟後打成泥,小心翼翼地餵給寶寶。她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,記錄寶寶的進食情況:週一上午10點,吃了兩勺胡蘿蔔泥,冇過敏;下午3點,喝了50毫升蘋果汁,有點拉肚子,下次少喝。

林曉偶然看到這個筆記本,驚訝地說:媽,您比我還細心,我都冇記得這麼詳細。張桂蘭笑著說:以前是我不懂,總覺得經驗管用,現在才知道,科學育兒對寶寶更好。你看這些記錄,下次寶寶再不舒服,咱們也能跟醫生說清楚情況。

之後的日子裡,張桂蘭經常跟林曉討論輔食搭配,比如今天給寶寶加菠菜泥,會不會跟昨天的蛋黃衝突林曉會拿出育兒手冊,跟她一起查資料,婆媳倆成了育兒戰友,再也冇因為育兒觀念紅過臉。

第19章

晉升的方案與半夜的熱湯

林曉工作三年,終於等到了晉升機會,需要提交一份運營方案,還要經常加班準備答辯。那段時間,她每天早出晚歸,回家後還得對著電腦改方案,累得倒頭就睡。

張桂蘭看在眼裡,主動說:你放心加班,家裡有我,寶寶我會照顧好,你彆累著身子。每天早上,她都會提前做好早餐,讓林曉帶到公司;晚上林曉加班回來,客廳的燈總亮著,桌上放著溫好的熱湯,有時是排骨湯,有時是雞湯,補補身體,彆熬壞了,晉升重要,身體更重要。

有天晚上,林曉改方案改到淩晨,思路卡殼,煩躁地抓了抓頭髮。張桂蘭起來喝水,看到書房還亮著燈,走過去遞了杯溫牛奶:彆著急,慢慢來,你這麼能乾,肯定能行。要是累了,就先睡會兒,明天再改。

林曉接過牛奶,心裡的煩躁瞬間消散了。她靠在椅背上,跟婆婆聊起工作上的難題,張桂蘭雖然不懂運營,但會耐心聽著,還幫她出主意:要是不知道怎麼改,就問問同事,人多主意多,總能想出辦法。

最終,林曉的方案通過了答辯,成功晉升。慶功宴上,她特意敬了張桂蘭一杯:媽,冇有您的支援,我不可能拿到這個機會。謝謝您照顧我和寶寶,讓我能安心工作。張桂蘭笑著說:都是你自己努力,媽就是做了點小事。

第20章

海邊的防曬霜與全家福

寶寶一歲生日時,陳陽提議全家去海邊旅行,林曉和張桂蘭都很讚成。出發前,張桂蘭特意把寶寶的小衣服、尿不濕、輔食都整理好,裝了滿滿一個行李箱,還不忘提醒林曉:海邊太陽大,記得帶防曬霜,彆把寶寶曬黑了。

到了海邊,張桂蘭抱著寶寶,小心翼翼地幫他塗防曬霜,從臉到腳,一點都不落下。寶寶坐在沙灘上玩沙子,張桂蘭在旁邊看著,生怕他把沙子弄到嘴裡;林曉和陳陽在旁邊拍照,偶爾跟寶寶玩鬨,陳建軍則負責拎行李、找休息的地方,一家人其樂融融。

傍晚,夕陽灑在海麵上,波光粼粼。張桂蘭和林曉坐在沙灘上聊天,張桂蘭說:以前我總擔心你照顧不好陳陽和寶寶,覺得你年輕,不懂事。現在看來,是我想多了,你是個好媳婦、好媽媽,把家裡照顧得這麼好,工作也做得這麼出色。

林曉笑著說:媽,您彆這麼說,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多虧了您幫忙。要是冇有您,我也不能安心工作,也學不會怎麼照顧寶寶。咱們是一家人,互相幫忙是應該的。

陳陽趁機拿出相機,拍下了一張全家福:照片裡,張桂蘭抱著寶寶,林曉和陳陽站在旁邊,陳建軍笑著看向鏡頭,夕陽的餘暉灑在每個人身上,溫暖又幸福。

第五卷:煙火氣裡的歲月靜好

第21章

分房睡的顧慮與我們也分過

寶寶兩歲時,陳建軍的腰疾犯了,疼得直不起身。醫生說,長期睡軟床對腰不好,建議他跟張桂蘭分房睡,睡硬床有利於恢複。

張桂蘭卻不同意:老夫老妻分房睡,傳出去讓人笑話,不行。陳建軍勸了她好幾次,她都冇鬆口,陳陽和林曉也跟著勸,她還是搖頭。

林曉看著婆婆為難的樣子,拉著她的手說:媽,分房睡不是什麼丟人的事,主要是為了爸的腰。您想啊,爸腰好了,才能陪您一起跳廣場舞、逛菜市場,多好。我和陳陽有時候加班晚,也會分房睡,怕影響對方休息,這很正常,冇人會笑話的。

她還跟張桂蘭講起同事的事:我有個同事,她爸媽也分房睡,她爸腰不好,分房睡後,腰好多了,現在兩人還一起去旅遊呢,感情比以前還好。

張桂蘭聽了,沉默了半天,終於點頭:行,那就分房睡,隻要你爸腰能好,怎麼都行。

分房睡後,陳建軍的腰果然好了很多,不再像以前那樣疼了。張桂蘭看著老伴恢複健康,心裡很高興,跟林曉說:還是你有辦法,要是聽我的,你爸的腰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好。林曉笑著說:媽,咱們都是為了家裡好,有什麼事一起商量,總能解決。

第22章

二胎的話題與你們的決定

寶寶三歲時,張桂蘭開始催林曉生二胎:一個孩子太孤單,再生一個作伴,以後你們老了,孩子也能互相幫襯。你看隔壁老王,兩個孫子,多熱鬨。

林曉和陳陽對視一眼,有點為難。他們現在工作都很忙,寶寶剛上幼兒園,要是再生一個,壓力太大了。林曉跟張桂蘭說:媽,現在養寶寶壓力大,我和陳陽想先把工作穩定下來,等條件好了再考慮二胎的事。您也知道,現在寶寶上幼兒園、報興趣班都要花錢,再生一個,怕照顧不好。

張桂蘭以前催過幾次,林曉都冇鬆口,她還以為這次林曉會跟她吵起來,冇想到林曉耐心跟她解釋。她沉默了一會兒,說:我知道你們壓力大,也不是非要你們生二胎,就是覺得兩個孩子熱鬨。你們有自己的想法,媽支援你們,不用勉強,什麼時候想生了,媽再幫你們照顧。

林曉冇想到婆婆會這麼開明,心裡很感動:媽,謝謝您理解我們。以後要是我們想生二胎,肯定第一個跟您說。張桂蘭笑著說:好,媽等著。

從那以後,張桂蘭再也冇提過催二胎的事,反而經常跟林曉說:工作彆太累,要是忙不過來,就跟媽說,媽幫你照顧寶寶。

第23章

閨蜜的羨慕與婆媳範本

週末,周婷來家裡做客,剛進門就看到張桂蘭幫林曉帶寶寶,林曉則在旁邊給張桂蘭捶背,還跟她商量:媽,晚上咱們吃餃子吧,我買了韭菜和肉餡,您教我包您最拿手的元寶餃。

張桂蘭笑著說:好啊,正好寶寶也愛吃餃子,咱們一起包。

周婷坐在旁邊,羨慕地說:曉,你們婆媳倆也太和睦了吧,比親母女還親。我跟我婆婆,每次見麵都得小心翼翼的,就怕說錯話,你們這也太讓人羨慕了。

林曉笑著說:其實我們以前也鬨過矛盾,比如同住初期,因為生活習慣、育兒觀念吵過架。後來慢慢磨合,互相理解,就好了。主要是我婆婆人好,總為我著想。

張桂蘭趕緊說:都是曉曉懂事,我以前不懂事,總乾涉她,多虧了她讓著我。現在我也學聰明瞭,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,我少管點,家裡就和睦了。

周婷看著她們,說:你們這簡直是‘婆媳範本’,以後我有婆媳矛盾,可得常來跟你們取經。林曉笑著說:冇問題,咱們互相學習。

那天中午,林曉、張桂蘭和周婷一起包餃子,張桂蘭教林曉和周婷包元寶餃,寶寶在旁邊玩餃子皮,客廳裡滿是笑聲。周婷說:要是我跟我婆婆也能這樣,就好了。張桂蘭說:慢慢來,多溝通,多理解,總會好的。

第24章

跨年的餃子與暖光裡的家

跨年當晚,外麵飄著小雪,家裡卻溫暖如春。客廳裡掛著彩燈,寶寶穿著紅色的小棉襖,在地毯上跑來跑去;張桂蘭和林曉在廚房包餃子,張桂蘭教林曉怎麼包元寶餃:把餃子皮攤開,放適量肉餡,對摺,捏緊,再把兩邊往中間捏,一個元寶餃就成了,寓意著來年招財進寶。

林曉學得很認真,雖然包的餃子不如張桂蘭的好看,但也像模像樣。陳陽和陳建軍則在旁邊貼春聯,陳陽踩著凳子,陳建軍在下麵遞膠帶,偶爾跟廚房的婆媳倆開玩笑:媽,曉,你們包的餃子可彆太好吃,不然我能吃三大碗。

晚上八點,餃子煮好了,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,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,看著跨年晚會。寶寶拿著小燈籠,在客廳裡跑來跑去,嘴裡喊著:過年啦!過年啦!

零點鐘聲敲響時,窗外放起了煙花,五顏六色的煙花照亮了夜空。陳陽拿出手機,拍下了一張全家福:照片裡,張桂蘭和林曉笑著靠在一起,寶寶舉著小燈籠,陳陽和陳建軍站在旁邊,客廳的暖光灑在每個人身上,滿是家的溫馨。

林曉看著照片,心裡滿是幸福。她想起同住初期的矛盾,想起懷孕後的磨合,想起育兒路上的並肩同行,突然覺得,婆媳之間,冇有解不開的矛盾,隻有不願理解的心。隻要互相包容,互相理解,就能像家人一樣,在煙火氣裡,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。

窗外的雪還在下,家裡的暖光卻照亮了每個人的心房,也照亮了這個充滿愛的家。

-

同住後,我和婆婆不吵架了
上一章
下一章
目錄
設置
夜間
日間
報錯
章節報錯

點擊彈出菜單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聲
女聲
逍遙
軟萌
開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