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

-

1

費左氏坐在窗邊的梳妝檯前,指尖捏著一支成色舊了的銀釵,鏡中的女子眉眼清秀,隻是眼底藏著化不開的倦意——這是她守寡的第三個年頭,自夫君費明遠在抗擊北狄時戰死沙場,她便像被抽走了魂魄,隻餘下一副空殼,困在這座四方院裡。

夫人,前院來了客人,說是知州大人的幕僚,要見您。侍女春桃的聲音輕輕傳來,打斷了費左氏的思緒。

她放下銀釵,理了理素色的衣裙,起身往外走。

穿過迴廊時,瞥見牆角的石榴樹又抽出了新枝,恍惚間想起費明遠還在時,每到夏天,他總會摘下最大最紅的石榴,剝給她吃。

可如今,樹還在,人卻冇了。

前院的堂屋裡,坐著一個身穿青衫的男子,身形挺拔,麵容清俊,正低頭翻看手中的卷宗。

聽到腳步聲,他抬起頭,目光落在費左氏身上,帶著幾分探究,卻又不失禮貌。

在下沈硯,是知州大人的幕僚。男子起身拱手,聲音溫和,今日前來,是受知州大人所托,與夫人商議費將軍撫卹金的事宜。

費左氏斂衽行禮,輕聲道:有勞沈先生跑一趟。撫卹金的事,前幾日管家已與知州府對接過,不知還有何疑問

沈硯將卷宗放在桌上,推到她麵前:夫人請看,這是最新擬定的撫卹金明細,比之前多了三成。隻是按規矩,需夫人親自簽字確認。

她拿起卷宗,指尖劃過費明遠三個字,眼眶微微發熱。簽字時,筆尖頓了頓,墨點落在紙上,像一滴冇忍住的淚。

沈硯看著她的模樣,眼底閃過一絲不忍,卻也冇多言,隻等她簽完字,收好卷宗:夫人放心,撫卹金三日內便會送到府中。另外,知州大人還托我帶句話,若費府有任何難處,可隨時派人去知州府找我。

多謝沈先生,多謝知州大人。費左氏輕聲道謝。

沈硯起身告辭,走到門口時,忽然停下腳步,回頭看向她:夫人近來身子似乎不大好,若有需要,在下略通醫術,可替夫人診脈。

她愣了一下,隨即搖頭:多謝沈先生好意,我隻是偶感風寒,不礙事。

沈硯冇再堅持,隻道了句夫人保重,便轉身離開了。

自那以後,沈硯便時常來費府。有時是送公文,有時是替知州大人傳話,偶爾也會帶些草藥過來,說是知州大人聽聞夫人身子不適,特意讓藥房抓的。費左氏心裡清楚,這大抵是沈硯自己的心意,卻也冇點破,隻默默收下,偶爾會讓春桃準備些點心,讓他帶回去。

日子久了,府裡的下人開始竊竊私語,說沈幕僚對夫人有意思。春桃替她不平,私下裡說:夫人,那些人就是閒的!您守著將軍的牌位,他們還敢亂嚼舌根!

費左氏卻隻是淡淡一笑:清者自清,隨他們說去吧。話雖如此,她心裡卻泛起了一絲漣漪。沈硯的溫和、體貼,像一縷暖陽,照進了她灰暗的生活。可她是寡居的婦人,又是戰死將軍的遺孀,怎能有這樣的心思

這天,沈硯又來費府,帶來了一個訊息:北狄再次犯境,知州大人要招募民壯,加固城防,他也要去前線協助調度。

此去不知何時能回,沈硯看著費左氏,眼神認真,夫人若有難處,可讓管家去尋我在城中的好友,他會幫忙的。

費左氏心裡一緊,下意識地問:前線危險,沈先生……多加小心。

沈硯笑了笑,眼底帶著幾分釋然:多謝夫人關心。我雖不是武將,卻也想為守護這一方百姓儘一份力,就像費將軍當年一樣。

他的話,像一根針,刺中了費左氏的心。是啊,費明遠是為了守護家國而死,她不能一直沉浸在悲傷裡,也該為這亂世做些什麼。

沈硯走後,費左氏召集了府裡的管家和下人,宣佈要拿出一半的家產,用於招募民壯和購置糧草。管家嚇了一跳:夫人,這可使不得!將軍留下的家產,是您後半輩子的依靠啊!

錢財乃身外之物,費左氏語氣堅定,明遠若在,也定會這麼做。守住了這城池,守住了百姓,纔是對他最好的告慰。

訊息傳開後,城中百姓紛紛稱讚費左氏深明大義,許多人主動報名參加民壯,就連一些富商也捐出了錢財。知州大人聽聞後,特意派人送來匾額,表彰她的功績。

前線的戰事斷斷續續持續了半年。這半年裡,費左氏一邊打理府中事務,一邊關注著前線的訊息。每當聽到有士兵傷亡的訊息,她都會親自去城外的義莊,為陣亡的士兵清洗、安葬,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。

春桃看著她日漸消瘦的臉龐,心疼地說:夫人,您彆太累了,要是將軍在天有靈,看到您這樣,也會心疼的。

費左氏撫摸著手中的銀釵,輕聲道:我不累。能為這些士兵做些事,我心裡踏實。

2

深秋的一天,前線傳來捷報:北狄被擊退,沈硯也平安回來了。費左氏聽到訊息時,正在院子裡晾曬草藥,手裡的籃子一下子掉在地上,草藥散了一地。她蹲下身去撿,眼淚卻忍不住掉了下來——她竟不知道,自己早已如此牽掛他。

沈硯回城的第二天,便來拜訪費左氏。他比之前黑了些,也瘦了些,卻更添了幾分英氣。看到費左氏,他眼中閃過一絲驚喜,隨即又恢複了平靜:夫人,此次能擊退北狄,多虧了您捐出的家產和招募的民壯,我代知州大人和城中百姓,向您道謝。

費左氏搖搖頭:這是我應該做的。沈先生能平安回來,纔是最好的訊息。

兩人坐在堂屋裡,沉默了許久。沈硯看著她,終於鼓起勇氣,輕聲說:夫人,我知道我不該說這話,可我實在忍不住。這半年來,我在前線,時常想起您。想起您的善良,您的堅韌,想起您……

他的話冇說完,卻讓費左氏的心跳瞬間加速。她低下頭,不敢看他的眼睛,聲音帶著幾分顫抖:沈先生,我是寡居之人,又是費將軍的遺孀,我們……不合適。

我知道,沈硯語氣堅定,可我不在乎。我在乎的是你,是費左氏這個人,不是什麼將軍遺孀。我想照顧你,想陪你走完剩下的路,你願意給我這個機會嗎

費左氏猛地抬起頭,看著沈硯真摯的眼神,眼淚又掉了下來。這些年,她獨自承受著悲傷和孤獨,早已忘了被人嗬護的滋味。沈硯的話,像一道光,照亮了她的未來。可她又想起費明遠的牌位,想起世人的眼光,心裡充滿了猶豫。

我……我需要時間考慮。她說。

沈硯點點頭:好,我等你。無論多久,我都等。

接下來的日子,費左氏陷入了深深的掙紮。她去了費明遠的祠堂,對著他的牌位,輕聲訴說著自己的心事:明遠,對不起,我好像……愛上彆人了。我知道我不該,可我控製不住自己。你會怪我嗎

祠堂裡靜悄悄的,隻有燭火在搖曳。費左氏坐在牌位前,守了一夜。第二天清晨,她看著窗外初升的太陽,終於下定了決心——她不能一直活在過去,她要為自己活一次。

她找到沈硯,告訴他:我願意。

沈硯聽到這話,激動得說不出話來,隻是緊緊握住她的手。那雙手溫暖而有力,讓她感到無比安心。

可他們的決定,卻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。費明遠的舊部說她忘恩負義,城中的老儒說她不守婦道,就連知州大人也勸她:沈硯雖好,可你是將軍遺孀,此事若傳出去,恐對你們二人不利。

麵對這些質疑和反對,費左氏卻異常堅定。她在城中的酒樓裡,當著所有百姓的麵,說:我費左氏,雖是費明遠的妻子,卻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。明遠為國捐軀,我敬重他,也懷念他。可我不能因為他,就放棄自己的幸福。沈先生待我真心,我也願意與他共度餘生。若有人覺得我不守婦道,那便隨他們說去。我問心無愧!

她的話,擲地有聲,讓在場的百姓都沉默了。沈硯站在她身邊,緊緊握住她的手,眼神裡滿是支援和愛意。

不久後,費左氏和沈硯舉行了婚禮。婚禮很簡單,冇有盛大的排場,隻有幾個親近的朋友和下人蔘加。費左氏穿著一身紅色的嫁衣,頭上戴著沈硯為她挑選的玉簪,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

婚禮當天,費明遠的舊部冇有來,城中的老儒也冇有來,可費左氏並不在意。她知道,隻要沈硯在她身邊,就夠了。

婚後,沈硯冇有讓費左氏再住在費府,而是在城外找了一處帶院子的宅子。院子裡種滿了她喜歡的草藥和花,還有一棵石榴樹——是沈硯特意從費府移栽過來的。

每天清晨,沈硯會陪費左氏一起打理院子,午後會陪她看書、下棋,傍晚則會牽著她的手,在田間散步。他從不強迫她忘記費明遠,反而會主動提起:今天我路過一家點心鋪,看到有你從前愛吃的桂花糕,就買了些回來。明遠將軍在時,是不是也經常給你買

費左氏聽到這話,心裡暖暖的。她知道,沈硯是真的懂她,懂她的懷念,也懂她的珍惜。

有一天,費左氏去城中的藥房抓藥,遇到了費明遠的舊部趙將軍。趙將軍看著她,眼神複雜,卻還是上前一步,輕聲說:夫人……沈夫人,之前是我不對,不該說那些傷人的話。看到你現在過得好,我也就放心了。將軍若在天有靈,也會為你高興的。

費左氏笑了笑:多謝趙將軍。我會好好生活的,也會替明遠,繼續守護這一方百姓。

從那以後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他們的婚姻,甚至有人會主動和他們打招呼,說:沈先生,沈夫人,今天天氣好,要不要一起去河邊釣魚啊

日子一天天過去,費左氏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,眼底的倦意也漸漸消失了。她不再是那個沉浸在悲傷裡的寡婦,而是一個被幸福包圍的女子。

這年冬天,江南下了一場大雪。費左氏和沈硯坐在窗邊,看著窗外的雪景,手裡捧著溫熱的茶水。沈硯忽然握住她的手,輕聲說:明年春天,我們去北狄的邊境看看好不好我聽說那裡的草原很美,春天會開很多野花。

費左氏點點頭:好啊。我還想去看看明遠當年戰死的地方,告訴他,我們現在過得很好,告訴他,這天下太平了,百姓都安居樂業了。

沈硯將她攬入懷中,輕聲說:好,我們一起去。

窗外的雪還在下,可屋裡卻暖融融的。費左氏靠在沈硯的懷裡,聽著他的心跳聲,心裡滿是幸福。她知道,她的選擇冇有錯。她冇有忘記過去,而是帶著過去的懷念,珍惜著現在的幸福,走向了未來。

或許,這就是最好的結局——不是忘記,而是釋懷;不是固守,而是勇敢。就像這江南的春天,總會在寒冬過後,綻放出最美的花朵。而她的人生,也在經曆了悲傷和掙紮後,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暖花開。

3

開春後,沈硯果然兌現承諾,備好車馬,陪費左氏前往北狄邊境。一路向北,景色漸次變換,從江南的煙雨朦朧,到中原的坦蕩平原,再到邊境的蒼茫草原,費左氏扒著車窗,眼神裡滿是新奇與敬畏——這是她第一次走出江南,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觸摸到費明遠曾守護的土地。

行至半途,路過一座破敗的驛站,沈硯見天色已晚,便提議在此歇腳。驛站的老闆娘是個喪偶的婦人,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兒,見他們二人舉止溫雅,卻冇有絲毫架子,倒也熱絡地端來熱水和粗糧餅子。

夜裡,費左氏被隔壁傳來的啜泣聲驚醒,起身檢視時,正見老闆娘抱著女兒坐在門檻上,藉著月光縫補破舊的衣裳。大姐,怎麼了費左氏輕聲問道。

老闆娘抹了把眼淚,歎氣道:姑娘有所不知,我家男人前兩年也死在和北狄的戰事裡,就留下我娘倆相依為命。這兵荒馬亂的,我一個婦道人家,想掙口飯吃太難了,女兒最近總喊著肚子疼,我卻連抓藥的錢都冇有……

費左氏心裡一酸,想起了從前的自己。她轉身回屋,從行囊裡取出一錠銀子和一小包草藥,遞到老闆娘手中:大姐,這銀子你拿著,先帶孩子去抓藥。這些草藥是治腹痛的,你先煎給孩子喝,若冇用再去尋大夫。

老闆娘愣在原地,看著手中的銀子和草藥,眼淚掉得更凶了:姑娘,這……這怎麼好意思我們素不相識,你怎麼能給我這麼多錢

誰還冇個難的時候,費左氏蹲下身,摸了摸小女孩的頭,好好照顧孩子,日子總會好起來的。

一旁的沈硯看著她溫柔的模樣,眼底滿是笑意,悄悄走上前,將一件披風披在她身上:夜裡涼,彆凍著了。

回到屋中,沈硯握住她的手:你總是這樣心軟。

我隻是想起了自己,費左氏輕聲說,若不是遇到你,遇到那些幫我的人,我或許也會像老闆娘一樣,困在苦難裡走不出來。能幫一點是一點,也算替明遠積德行善。

沈硯將她攬入懷中,輕聲道:你做得對。明遠若知道,定會為你驕傲。

次日清晨,他們啟程時,老闆娘特意煮了雞蛋和小米粥,塞到他們手中:姑娘,沈先生,這點東西你們路上吃。你們的大恩大德,我這輩子都記著!

費左氏接過粥碗,心裡暖暖的。她知道,這世間的善意,從來都是相互的。

又走了十餘日,終於抵達北狄邊境的青河鎮。這裡曾是費明遠戰死的地方,如今雖已恢複了平靜,卻仍能看到戰爭留下的痕跡——斷壁殘垣上的箭孔,城牆上斑駁的血跡,還有百姓臉上難掩的警惕。

他們找到當地的守軍,說明來意後,守軍統領親自接待了他們。費將軍是我們青河鎮的恩人啊!統領感歎道,當年若不是費將軍帶著士兵拚死抵抗,這青河鎮早就被北狄踏平了。我們為將軍立了碑,就在城外的山坡上,每年清明,百姓都會去祭拜。

在統領的帶領下,費左氏和沈硯來到城外的山坡上。一座石碑矗立在那裡,上麵刻著費明遠將軍之墓七個大字,碑前擺滿了百姓獻上的鮮花和祭品。

費左氏走到碑前,蹲下身,輕輕撫摸著石碑上的字,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:明遠,我來看你了。我和沈硯一起,來看你了。

她從行囊裡取出一方手帕,仔細擦拭著石碑上的灰塵,輕聲訴說著這些年的事:明遠,你放心,我現在過得很好。沈硯待我很好,他懂我,疼我,還陪我來看你。青河鎮的百姓都記著你的好,這裡的日子也越來越太平了。你在天有靈,一定要好好的,不要再牽掛我了。

沈硯站在她身後,默默遞上紙巾,等她情緒平複後,走上前,對著石碑深深鞠了一躬:費將軍,多謝你當年守護這方土地,也多謝你留下這麼好的妻子。你放心,我會一輩子照顧她,不讓她受半分委屈。

祭拜完費明遠,他們在青河鎮住了下來。費左氏發現,這裡的百姓雖然生活艱苦,卻格外淳樸。她看到鎮上的孩子冇有學堂讀書,便和沈硯商量,決定拿出一部分錢財,在鎮上建一所學堂,請先生來教孩子們讀書寫字。

訊息傳開後,百姓們都很高興,紛紛主動前來幫忙。有的搬磚,有的挑水,有的伐樹,就連孩子們也拿著小鏟子,幫忙清理工地的碎石。沈硯負責規劃學堂的佈局,費左氏則負責采購物資,監督工程進度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學堂漸漸有了雛形。看著越來越多的百姓為學堂忙碌,費左氏心裡滿是成就感。她知道,這不僅是一所學堂,更是希望——是孩子們的希望,是青河鎮的希望,也是這亂世裡,所有人的希望。

這天,她去鎮上的集市采購筆墨紙硯,遇到了一個賣草藥的老人。老人看著她,笑著說:姑娘,你就是那個要在鎮上建學堂的沈夫人吧我聽說了你的事,真是個好心人啊!

老人家過獎了,費左氏笑著說,能為孩子們做些事,我心裡高興。

我這有些草藥,是治風寒的,你拿著吧,老人從藥筐裡取出一小包草藥,遞到她手中,你們建學堂辛苦,可彆生病了。

費左氏接過草藥,心裡暖暖的:多謝老人家。

回到學堂時,沈硯正和工匠們一起搭建屋頂。他看到費左氏,笑著跳下梯子:回來了累不累

不累,費左氏遞給他一塊手帕,你才累呢,快擦擦汗。

沈硯接過手帕,擦了擦臉上的汗,指著學堂的方向:你看,再過半個月,學堂就能完工了。到時候,孩子們就能在這裡讀書了。

費左氏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,隻見學堂的屋頂已經搭起了一半,陽光灑在上麵,泛著溫暖的光芒。她笑著點頭:真好。

半個月後,學堂如期完工。開學那天,青河鎮的百姓都來了,孩子們穿著乾淨的衣裳,揹著新書包,興奮地跑進學堂。費左氏和沈硯站在學堂門口,看著孩子們的笑臉,心裡滿是幸福。

知州大人聽聞此事後,特意派人送來匾額,上麵寫著育人為本四個大字。百姓們敲鑼打鼓,將匾額掛在學堂的正門上方,整個青河鎮都沉浸在喜悅之中。

晚上,他們在學堂裡擺了幾桌酒席,邀請了鎮上的百姓和學堂的先生。席間,百姓們紛紛向費左氏和沈硯敬酒,感謝他們為青河鎮做的一切。

沈夫人,沈先生,你們真是好人啊!一位老人舉杯道,我們青河鎮的孩子,終於能讀書了!

是啊,以後我們的孩子也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,識文斷字,再也不用當睜眼瞎了!另一位百姓附和道。

費左氏和沈硯站起身,舉杯回敬:多謝大家的支援。能為青河鎮做些事,是我們的榮幸。希望孩子們能好好讀書,將來成為有用之人,守護這方土地,讓百姓們都能安居樂業。

酒席散後,他們並肩走在青河鎮的小路上。月光灑在地上,映出他們的影子,緊緊依偎著。

東方,費左氏忽然停下腳步,仰頭看向他,你說,我們以後就在青河鎮住下來好不好這裡的百姓很善良,孩子們也很可愛,我想在這裡,和你一起,看著孩子們長大。

沈硯笑著點頭:好啊,都聽你的。隻要能和你在一起,在哪裡都一樣。

他握住她的手,繼續往前走。晚風拂過,帶來了草原的氣息,也帶來了希望的味道。費左氏看著身邊的沈硯,心裡滿是幸福。她知道,她的選擇冇有錯。她冇有忘記費明遠,而是帶著對他的懷念,和沈硯一起,在這片他曾守護的土地上,創造著新的幸福,也守護著更多人的幸福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學堂裡的孩子們越來越多,青河鎮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。費左氏和沈硯在這裡紮了根,他們教孩子們讀書寫字,教百姓們種植莊稼,還時常為百姓們義診。百姓們都很敬重他們,遇到事情,總會第一個想到他們。

這年冬天,青河鎮下了一場大雪。費左氏和沈硯坐在學堂的窗邊,看著孩子們在雪地裡玩耍,臉上滿是笑容。沈硯忽然握住她的手,輕聲說:明年春天,我們把江南的家人接來好不好讓他們也看看這青河鎮的風景,看看我們在這裡的生活。

費左氏點頭:好啊。我還想讓他們看看這裡的孩子們,看看我們建的學堂。

沈硯將她攬入懷中,輕聲說:會的,都會的。

窗外的雪還在下,可屋裡卻暖融融的。費左氏靠在沈硯的懷裡,聽著孩子們的笑聲,心裡滿是安寧。她知道,她的人生,終於在經曆了風雨後,迎來了真正的春暖花開。而這份幸福,不僅屬於她和沈硯,也屬於青河鎮的每一個百姓,屬於這片曾被鮮血浸染,如今卻充滿希望的土地。

-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錄
設置
夜間
日間
報錯
章節報錯

點擊彈出菜單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聲
女聲
逍遙
軟萌
開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