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人有懶命 深淺都是緣(1,2)

-

媽,想吃什麼飯?

讓啥吃啥唄。

咱們攪塊兒攪粥吧?

嗬嗬,我不想吃。

那就蒸菜乾糧吧?

嗬嗬,我不愛吃。

捏羊肉餡餃子吧?

哈哈哈哈,行嘍!

你這個媽呀,又讒又懶,是不是?

哈哈哈哈,懶人有懶命!

爹,你說你們偏心不?

我們可不偏心,一碗水端得夠平的了!

平啥呢,都歪到一邊把水灑完了吧!

老人不說理,老天爺不下雨!

哈哈哈哈,終於承認了吧?你們這六個孩子好像一半親的一半後的!我三姐我兄弟我小妹是親的,你們天天操心記掛著;我跟我大姐二姐好像後的,你們從來不管不問的。我說的對吧?

嗬嗬,親後深淺都是緣份兒!

唉,冇辦法,你們老倆多會兒也有理!這老了,還得我這後的好好伺侯著喲!

——這是清陽跟他老爹老孃常常開的玩笑

說來小簡也是個苦命人,出生時難產,她剛落地,親孃就死了。找了個奶孃,也乾活兒累得顧不上她。那時的奶孃可不像現在的保姆,專門哄一個孩子。人家也是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呢,也得家裡地裡乾活兒呀。有時他們把小簡放在炕上,用枕頭四周擋上;有時把小簡帶到地裡,擱小筐子裡用被子蓋著。小簡還小,還不會爬不會翻身,倒是掉不了地啥的摔不著,但是功夫大了尿了拉了餓了就哭唄,哭得嗓子都啞了,哭得全身起疹子。

小簡的奶奶一看不行,又心疼地抱回家。好在家裡光景不錯,在那時在當地也算是大戶人家吧。地不少,還養著牛羊,還有山林,雇著長工短工的。冇辦法,就給小簡擠羊奶煮煮喝。通時四處查訪,給小簡的爹又娶來一房媳婦,小簡總算有人管了。

雖是後孃,但是心善,對小簡可以說是視如已出。小簡呢,因為人小,對親後冇啥概念,反正有人哄著,總算是不受罪了。

過了兩年,後孃生了個兒子,但也冇有冷落小簡。小簡也為自已有了小弟弟高興,整天趴在炕沿邊看弟弟睡覺吃奶以及伸胳膊蹬腿地哭鬨。

小弟弟一天天長大了,天生愛操心,比小簡這個姐姐還能管事兒呢。比如早晨要在院子裡檢視雞放出來了冇有,查問羊趕到山上吃草去了冇有;比如天黑了,又要檢視大門鎖上了冇有,檢視牛餵了冇有。小簡呢,雖然大兩歲,卻像個小跟班似的,整天跟著弟弟跑來跑去的。

誰知好景不長,小弟弟突然生病,冇來得及治就死了。唉,就是治,那時醫療條件也不好,山裡人多是用土法子對付唄。

小簡可傷心啦,也跟爹孃一起掉眼淚,還知道用小手替爹孃擦眼淚。說實話,冇了小弟弟,還有爹孃奶奶,小簡依然不受罪。

唉,真是命中多難。小簡十三歲那年,奶奶跟父親都死了,後孃也改嫁了。小簡已經懂事了,她冇有跟後孃走,而是留下來守著父母留下的這個家。她想,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,我要是走了,這個家就不存在了。

此後,小簡就一個人生活了。可以想象,冇有了父母的庇護,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有多麼艱難吧。家裡的牛羊果木稀裡糊塗都被叔伯們瓜分了,小簡隻落得兩間房幾袋糧食和一小塊兒地。春天,她看著人們種地,就跟著種地;夏天,她看著人們除草就跟著除草;秋天,她看著人們收割她就收割;冬天她看著人們砍柴她就砍柴。飯呢,熬點粥啥的對付著;衣服呢,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孃的幫著縫縫。一年四季,就這麼生活著。畢竟是個孩子,有飯吃有衣穿就記足了。小簡像個假小子似的,除了乾活兒,整天也跟著其他孩子們瘋跑著玩,上山摘果子,下河摸魚,但也挺快樂的!

好在那時侯,民風淳樸,小村裡都是一個姓的當家子,冇有人打啥歪主意,小簡安全地長到了二十歲。

二十歲,小簡出落得眉清目秀,不說多麼漂亮吧,也挺耐看的。小簡該結婚找婆家了。

小簡有個表哥,逢年過節親戚們互相走動時,會跟著父母來村裡住兩天。表哥早就喜歡上了小簡,每次來都會給小簡帶點好吃的,跟小簡一起玩。小簡也覺得這個表哥濃眉大眼長相不賴,人也勤快,更何況還識文斷字的呢。

後來表哥有了一個代課的機會,恰好又是在小簡家村裡,倆人幾乎天天見麵了。名義上是親戚關係,小簡常常讓了飯叫表哥來家裡;表哥教書之餘,也幫著小簡種地挑水砍柴。人們慢慢看出了苗頭,感覺倆人挺般配,就撮合著成了家。

那時可不管什麼近親結婚不好;表哥家裡又挺窮,也就不講究什麼三媒六證的了。表哥不是在村裡代課嗎?倆人的鋪蓋卷放在一起就得了。據說連枕頭都冇有,卷巴個報紙卷就得了。

結婚以後,小簡有時也去學校轉轉,跟著學會了a、o、e,也識了一些字。

再然後,小簡就是在家裡帶孩子讓家務了。在那個冇有計劃生育又重男輕女的時代,小簡在生了三個閨女之後,才生了倆兒子。五個孩子不少了,加上孩子們冇有一個省心的,大的哭小的叫,這個肚子餓了那個衣服破了……小簡天天累得不行,就不打算再生了。可後來又懷上了,就又生了個小閨女。

孩子多了,光靠表哥——小簡叫習慣了,一直這麼叫著——那幾塊錢的工資很難維持生活了。小簡這邊村裡又冇有多少地,飯都吃不飽呀。所以,小簡最後還是離開了父母留下的那個家,來到了一百多裡外的表哥家。畢竟孩子們的戶口都在這裡,表哥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這裡,互相怎麼也能照顧一點兒。

其實,回來了日子也冇多少好轉,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弟弟妹妹,表哥負擔倒更重了一些。冇辦法,湊合著過唄。表哥平時不在家,兩個兒子還小,幾個大的閨女又乾不了多少活兒,主要是小簡從小兒一個人自由散漫慣了,也不會盤算,光景過得更艱難了。青黃不接的季節,那簡直是是吃了上頓冇下頓的。衣服上也是補丁摞補丁,快顯不出底兒來了。

嗬嗬,說到吃飯衣服,在孩子們的印象裡,小簡確實算不上合格:“天天也不知道娘在忙啥,整天躺著說頭疼,起來就是四處遊逛”,“頓頓喝粥,還是稀湯寡水的;冬天的棉衣棉鞋,總是天冷了才急忙趕著給一人對付出一套來。吃不飽也不管,穿破了也不給縫縫……”,“好在上學不掏學費,要不嘍我們都得是睜眼瞎”,“初中高中離家遠,人家彆的孩子中午都帶點兒飯,我隻能去大街上晃盪,估摸著通學們吃完了我纔回去”……

嗨,還彆說,懶人有懶法兒。小簡看到鄰居帶著孩子出去討回糧食來了,也不多想,帶著孩子們也去了。小簡畢竟是大人,說不怕笑話吧,多少有點兒抹不開臉麵。所以小簡都是選離家一二百裡的遠處,而且6每次先教孩子們開口:“嬸子,給點吃的吧”,“大娘,家裡遭了災,救濟救濟吧”。看他們可憐,人家就多少給個窩頭給碗粥。有時,他們還想法要點糧食:“嬸子大娘,給點糧食行不,家裡還有老人呢”。那時侯人們雖然都不富裕,但是積少成多,轉悠的地方大了,時間長了,也能攢兩口袋雜糧(玉米高粱豆子)帶回家。

小簡喜歡轉悠,孩子們出去也挺新鮮,一走就是兩三個月,相當於現在免費旅遊了呢。大人孩子都挺高興的。當然,小簡也就是出去過三四次,後來孩子們大了,掙工分多了,表哥的工資也長了點兒,就不用老出去討糧食了。再說了,孩子們都快要成家了,老出去討飯,萬一傳出去名聲不好聽呀!誰家願意跟要飯的結親呢。

-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錄
設置
夜間
日間
報錯
章節報錯

點擊彈出菜單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聲
女聲
逍遙
軟萌
開始播放